信仰文化
漁民祖先
鶴佬 |
- 鶴佬人本是中原河洛操漳潮語系人士,唐朝時避難南遷,定居閩南,有部分人則繼續遷至廣東潮汕地區。
- 此等居民原稱河洛人,後來變音誤作河佬、福佬及鶴佬。
- 由於造船技術獨步全國且善於航海,故以航運及捕魚為業。
|
蜑家人 |
- 『蜑』是先秦時期百越族的分支,並以船為家。
- 一般指廣東、廣西和福建一帶一種以船為家的漁民。
- 香港沿海的灣岸,舊有蜑家艇戶甚多,尤其后海灣、青山灣、大埔海、西貢沿岸及離島海灣最多,大都以捕魚及航運為業。
- 廣東蜑家人的母語為蜑家話,語音與粵語廣州話很近似,但有一些專有的詞彙。
|
雖然鶴佬和蜑家都是香港早年四大族群之一,但過去由於文化水平較低,故留下的文字記錄不多。除了所操之語言有別,鶴佬艇與蜑家艇的外型都略有不同。
現今除了一些由鶴佬人興建的廟宇,如大埔元洲仔的大王爺廟外,其歷史遺跡留下不多。最容易讓人想起的,就是九龍城的福佬村道和長洲的鶴佬巷,而長洲的太平清醮和大埔的大王爺誕也是以鶴佬人為主導的祭祀活動。
至於蜑家人,由於蜑家民系文化主要依存於漁業活動,而蜑家人上岸後又不斷融入香港的陸上文化中,因此,蜑家民系處於瀕臨消失的狀態中。
近三十年,香港急劇發展,沿岸大事填海,很多漁民都遷上陸地居住,加上工商業發展吸引了不少年青的漁民在岸上工作,他們舊有的生活方式已逐漸消失。
他們現時居住的岸上地方,主要是原有的港灣,例如南區香港仔的石排灣邨、漁光邨、香港仔中心、鴨脷洲邨等。其他的港灣如筲箕灣、長沙灣、青山灣、西貢、大埔、長洲、坪洲等等,仍然有許多漁船停泊在這些海灣內,而漁民則住在海傍的住宅。
漁民諸神
先輩漁民由於科學知識貧乏,無法解釋漁業生產中出現豐欠的原因,也無法準確把握魚群的行蹤,因而把希望寄托於冥冥之中的海神,相信海神是神通廣大的,並能帶領他們追蹤魚群。此外,出海捕魚,時常要撇下父母妻兒孤單出海,面對茫茫大海、驚濤駭浪,隨時都有生命危險,所以他們都很迷信,而且禁忌也特別多。以下是香港漁民信奉的主要神祇:
神祇 |
簡介 |
別稱 |
功能 |
誕日 |
天后
|
天后是香港人最尊敬及熟悉的女海神。昔日香港水上運輸頻繁,靠水為生的人們都希望得到天后的眷顧,於是紛紛建廟祀奉,所以全香港有超過一百間大大小小的天后廟。 |
阿媽
(媽:讀馬音) |
求海上平安及
漁獲 |
農曆
三月二十三 |
觀音大士
|
觀音大士是佛教傳說中的神祇,觀音二字有聞聲救苦之意,也是這個及時雨的神格,觀音大士便成了中國最受歡迎的神祇。 |
慈悲娘娘 |
求一般吉凶 |
農曆
二月十九 |
洪聖大王 |
洪聖大王是南海水神。由於與天后同是香港漁民篤信的海神,故此香港的洪聖廟多不勝數,而兼奉洪聖大王的廟宇更多。 |
茅洲大王、
把港大王 |
求海上平安 |
農曆
二月十三 |
北帝 |
一般香港人把北帝當作水神看待,因北方在五行中屬水,所以不少水上人或靠水生活的人信奉北帝。 |
玄天上帝、
真武大帝或
蕩魔天尊 |
求海上平安 |
農曆
三月初三 |
大王爺
|
香港很多地方都有大王爺廟。信奉大埔元洲仔大王爺的信眾清一色是大埔區內的鶴佬漁民或其後代。每年的大王爺誕,信眾都會在大埔舊墟風水廣場搭棚演大戲和龍獅巡遊,是香港眾多大王爺賀誕活動中規模最盛大的,更勝區內的天后誕。 |
|
求一般吉凶 |
農曆
二月初五或
五月初八 |
譚公
|
譚公,名字不詳,原籍惠州。他兒時屢顯奇蹟,12歲登仙籍(即去世) 後,旁人奉之為神,因祂能呼風喚雨,平息風暴,故此漁民對祂格外推崇。 |
|
求海上平安 |
農曆
四月初八 |
|